蚊蟲叮咬
被蚊叮咬後,毒液會進入體內,造成發癢、浮腫,有時還會起水泡。這是因為毒液當中的組織胺、血清素等化學質導致發炎症狀。如果置之不理,大部分會自然痊癒,不過依照蚊蟲類的不同,有時也需要儘速處理。
蜜蜂 - 被螫刺後首先應盡快將毒針拔除,特別是蜜蜂毒針附有內含毒液囊袋,如果置之不理,毒液可能注入人體達20分鐘(應以鑷子或指甲輕輕拔除)。
蚊、跳蚤等 - 叮咬後會發癢、腫脹、疼痛,不過通常在1~2週內會自然痊癒。市面上的的蚊蟲叮咬藥物、副腎皮質荷爾蒙軟膏、抗組胺軟膏等,都有不錯的療效。
魚類組織胺中毒 link
組織胺是在腐敗水產魚肉中常見的一種化合物,它對熱非常安定,不容易以加熱方式破壞。因此,一旦生成就不容易除去。早在 1950 年代,日本人就針對一些食用魚類引起的類過敏性中毒事件進行調查與研究,確定了這類食物的中毒事件是因為魚肉中含有高量的組織胺所引起的。當消費者食用含量超過界限的組織胺時,引起的中毒稱為「組織胺中毒症」。
組織胺中毒是一種類似過敏的食物中毒症,每個人都可能發生過。但由於它的症狀並非很嚴重,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可以自行痊癒,因此很少有特別的記錄報告。此外,由於組織胺中毒與食物過敏的症狀十分相似,不僅患者本身,連醫院或診所的醫生也常常誤判,使得組織胺中毒的案件數被低估。
食物過敏症的發生原因,通常是患者攝入的食品中含有某些特定過敏原蛋白質,而患者的免疫系統對這些特定成分會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所致。一般來說,小麥、甲殼類、蛋類、魚類、花生、黃豆、乳類、堅果類等,是含有致過敏成分比較多的食品。
旗魚、鮪魚、鰹魚、鯖魚等這些魚種的魚體內含有高量組胺酸(histidine)。當魚體因為保存不當遭細菌污染時,細菌會把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
其次,煮食前可以先以小蘇打水浸泡魚體,因為組織胺在鹼性條件下比較不安定而可以被破壞。如此一來,可以略為降低魚肉中的組織胺含量,也可以對魚肉的酸鹼度做調整。
談抗組織胺 link
抗組織胺不能用來治病,扮演的角色為症狀的暫時減輕。過敏症狀所引起的學習不適,不會因服用抗組織胺而改善,只是過敏症狀的改善。
抗組織胺常見的副作用為鎮靜及嗜睡現象,因此在初次服用時,應避免較危險的工作或是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諸如:開車、操作機械等。初次服用的時間,最好為夜間睡眠前數小時,但如果確定不會引起嗜睡現象,則可以在任何時間服用。
抗組織胺是使用極為廣泛的一種藥物,主要用來治療過敏以及感冒。市面上大多數銷售的治感冒、傷風的成藥均含有抗組織胺的成分,國內國外都使用得相當普遍,全世界的使用量因此極為可觀。
但是由於感冒時常常發生流鼻涕、打噴嚏的類同過敏症狀,而醫師在治療感冒時經常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治療國人在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為求藥到病除,求好心切,加強療效,更經常同時讓病患服用2種以上的抗組織胺藥物,增加藥物的副作用及治療的複雜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